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作文

年味的作文

时间:2025-09-30 10:29:00
关于年味的作文汇编15篇

关于年味的作文汇编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年味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年味的作文1

年味,年味,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在大年三十那天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千姿百态的年味散发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以前,我爸爸那代人过年,会很难得地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零食,自然高兴。但那是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差。现在就不同了,每天你想买啥可以立即在淘宝上买,随时随地想买就买,当然没什么好高兴的了。在我看来,过年只不过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菜肴丰富的大餐而已。

这样看来,过年实在没什么味儿了。那今年我们家又是如何过出沈家特有的年味来的呢?重头戏就在下午的一个家庭活动里了。伯伯和爸爸给我们备好了他们小时候常玩的玩具——陀螺和滚铁圈,说是要让我和哥哥体验他们小时候喜爱的玩具到底有什么“魅力”。两个老爸分别作了示范后就让我我们各自选择,我选了陀螺。我学着老爸的动作,却总是不尽人意。第一次是绳子没绕的够紧,刚松手陀螺就掉地上去了;第二次绳子是绕紧了,只是甩地上去的时候拉绳不连贯,它立马就蔫了;第三次……我屡败屡战,却一再受挫。再看我哥玩转铁圈,典型的“帅不过三秒”——他用带铁钩的竹杆子推着铁圈跑出去不到三秒就倒!

我们互相嘲笑了一番,有些心灰意冷起来。正当我们想掏出手机玩虚拟游戏的时候,我们的老爸出马了。他们开始手把手教我们,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一丝不苟。一遍、两遍、三遍……第十次,我绕线、斜甩、抽绳、打鞭,一气呵成!那陀螺稳稳地转得飞快!还和哥哥一起,换着推着铁圈跑得根本停不下来!一个下午,我们一家人就在这经典的传统游戏中快乐的度过了。

吃年夜饭时,我和哥哥争先恐后地给爷爷奶奶讲着下午的游戏,爸爸妈妈们也都回忆着、讨论着。我们每一个人都特别快乐,因为我们一家都在这些小小的传统玩具中找到了浓浓的年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2

不知从何时开始,家家户户都已贴上对联,商场中也买起了各种各样的对联、福字;就连路灯上也挂上了红灯笼,平添了几分喜气。年味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年味是家中大扫除扬起的灰尘味。妈妈开始逐一清扫房间,各个边边角角都要打扫到位,于是找到了爸爸丢失的一只袜子,我藏在床底的日记本,甚至找到了上个星期出逃的小乌龟。我和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又扫又搬又擦又洗,我才真正体会到做家务的辛苦。年味,就这样悄悄弥漫在我家。

年味是打糯米糍粑时的香味。天不亮就要起床蒸上一大锅糯米,几个小时后就可以放进机器中打成糯米糊。如果是某一家做糍粑,常常要请街坊邻居或家中妯娌们一起帮忙制作糍粑,主妇们一起围在桌旁捏制糍粑,这不仅是帮忙,同时可以增进感情,大家聊聊家长里短,或抱怨,又或炫耀,总之,将自己心中的烦恼诉说,既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也可使心情平静下来,让过年更快乐。糍粑被一个个摊在桌上,然后总有一个小孩骄傲地在糍粑上印一个小小的“福”一一小孩子们以在糍粑上印“福”为荣。主妇们动作很快,不一会儿桌上便整整齐齐地摆好了还热乎着的糍粑,莹白如玉的糍粑中央点缀着一个殷红的“福”,真是让人胃口大开。糍粑的做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是煎糍粑和甜酒煮糍粑,煎糍粑撒上白糖,吃起来外酥里嫩、香甜可口;而甜酒煮糍粑则更带上一种酒的醇香。年味,就这样在邻里间散开。

年味还是炸米花的酥香。一大锅油“滋滋”作响,将米花沿锅边放下,原本娇小的米花几乎膨胀到原来的两倍,在加上红米和白米的巧妙组合,便如同在锅中绽开一朵鲜花。又因为炸过米花的油不能再用于炒菜,炸米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一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米花。米花,是丰收的象征。

年味更是鞭炮的硝烟味。虽然城里不能放鞭炮,但是乡下却可以,大年三十,鞭炮响了一整晚,就连走家串户拜年都要放一挂鞭炮。年味,就这样飘散到各家各户。

如今,年味已越来越稀薄,糍粑在商场中都可买到,米花在家中想吃就吃,城市里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年味何处寻?

关于年味的作文3

今年寒假,我们家在妈妈的要求下决定去河南老家过年,经过两天漫长的车程终于到了老家河南新乡。虽然旅途有些辛苦,但我却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年味儿,这里有着许多不同的的习俗,尽管和杭州的年不太一样,却是一样的丰富多彩。

让我们先从“吃”来说起吧。与每年在奶奶家年夜饭总有一顿丰盛的酒席不同的是,河南的年夜饭是吃饺子的。年三十从下午开始,大家就忙着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除了普通的饺子外,还会包成栩栩如生的麦穗,胖墩墩的大元宝,憧憬着来年五谷丰登、长寿发财。大年初一早上也是吃饺子,我吃着一个大饺子的时候突然咬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居然是一元钱硬币,这时大家都祝贺我,说吃到硬币的人这一年运气都会比较好,今年学习肯定好。

河南这里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会”,一般是村里人自编自排的一系列节目,会在春节的日子里在村子里巡回演出。这些节目有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大头娃娃之类的传统节目,也有军鼓表演之类的现代节目。他们穿着节日的服装,扮作千奇百怪的形象,敲锣打鼓很是热闹,这在奶奶家和杭州可未曾看到过。

春节的仪式中还有很大一块儿和祭拜祖先有关。例如,年夜饭煮好饺子之后要燃放鞭炮告知祖先并首先盛出一碗放在牌位前祭拜。大年初一需要给去世的长辈上坟,在河南这里除了祭拜的食物之外,还会烧大量的纸钱、纸房子、纸衣服之类的东西,居然还与时俱进的有了纸手机、纸麻将桌之类的东西,做得像真的一样,很是有趣。妈妈说这些东西烧了之后,祖先在地下就能够使用。

我发现春节的这些小小习俗,虽然全国各地各不相同,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它们都透着在新的一年里对祖辈的敬意以及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期盼,虽然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变,但中国人五千年来文化中对家的重视仍在延续着。

关于年味的作文4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热闹了起来,因为过年了,是家家户户,在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日子。

按照人们的习惯,过年当然是要吃年夜饭的,我们一家坐在一起,准备吃年夜饭,餐桌上的饭菜真丰富,看的我眼花缭乱,不知先吃那个好。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一边笑着,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论今年发生的趣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祝福的话,相互举杯敬酒,给对方送祝福,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十分热闹,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气氛非常融洽,真叫合家欢乐呀!

天渐渐黑了,这时耳边传来几振炮响,我和我的弟弟妹妹听到后也按捺不住的想要去放炮了,许多烟花陆续射入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美丽光彩,漆黑天空烟花照亮了变得五光十色。我上了楼,鸟瞰下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仿佛全世界都被光明笼罩着。响起了彻夜不绝的鞭炮声,整个小区火树银花, ……此处隐藏5892个字……自家拿手绝活的好机会,肥中带瘦的肉馅,加入葱、姜、蒜入味,菜馅是一定要新鲜的蔬菜,切碎,加入肉馅,放上盐、味精、香油、花生油等等搅拌均匀。一家人围坐一起,拌好的饺子馅准备好,和面、擀皮、包饺子,我想许多人爱吃饺子也更爱一家人在一起合作分工、一起劳动的这种快乐吧!热腾腾的饺子上桌,再倒上一碗腊八醋,就着几瓣腊八蒜,那种美味,想想就让人直流口水呢。

十里一风俗,百里一传统。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过年的风俗也各不相同,但都饱含着人们对幸福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品身边的年味,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真好!

关于年味的作文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爸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心灵感知新年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期许,希望新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里面充满了浓浓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充实,享受。我们吃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乐趣,等待零点钟声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关于年味的作文14

烟花依旧那么绚丽,鞭炮依旧那么响亮。随着一声声鞭炮声,我们送走了20xx,20xx也就接踵而至。

“二十五,担萝卜,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杀阎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过大年。”每当小朋友们充满期待的唱起这首童谣时,新年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大人们一如既往的忙碌了起来,忙着快马加鞭地采购各种菜肴。过年全家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年三十大家都开始忙着准备年夜饭了。厨房里炊烟袅袅,锅盖也迫不及待的在跳着欢快的舞蹈,看姑姑手起刀落,萝卜变成一块块,手一扬,萝卜落入平底锅的怀抱,顷刻变成了香气四溢的炖萝卜。鸡鸭鱼肉也像萝卜一样变成了一道道美食。菜肴上撒点葱花,放点油,鲜香四溢。一会儿的饭桌上,锅碗瓢盆中满是鸡鸭鱼肉,琳琅满目,而炖萝卜在一桌肉菜中分外醒目。窗外,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响声,一团彩球在黑暗中快速上升着,留下一道烟痕,随后在空中绽放开来,天空瞬间变得五光十色,绚丽无比,好像变成了一个大花园。除夕的夜晚,变得如同白昼。但在短短的一瞬间,花儿就枯萎了,但它留下的,是永恒的美丽。

除夕这一天,街上却出现了少有的宁静。商铺大多数都紧闭店门,余下一两家开门的店子也是在匆匆忙忙地清着东西,即将打烊,准备回家过年去。但所有的店门不约而同无一例外的贴上了春联。街上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只有那些小孩手中拿着烟花在追逐着,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家每户的窗上都贴满了大大的福字,门上贴好了春联,处处是年的味道。

有人说:“炊烟袅袅,家的味道。分外妖娆,冬的味道。天荒地老,爱的味道。喜上眉梢,笑的味道。两肋插刀,情的味道。美酒佳肴,年的味道。”年,是那么美好。古人也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在人们心中,总是那么重要。

外面,烟花灿烂,闻着鞭炮味儿,我突然觉得,空气中是满满的年味儿。除夕,是最忙碌的假期,也是最快乐的假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一年,除夕都是如此的快乐。

关于年味的作文15

年味,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那份不可割舍的情感,是对每个在异乡的游子的呼唤,是每个家庭难得的相聚。年味,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

今年过年回到许久没回的老家。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乡村的那份宁静和安详。今天过年,对今天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上午,全家一起大扫除。连一向顽皮的弟弟也认真的拿着扫把在扫楼梯。爸爸正拿着拖把在拖地板。原本沾满灰尘的地板变得焕然一新。爸爸摸把汗水,看着干净的地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妈妈和奶奶在拿着抹布抹瓷砖,豆大的汗珠从她们的头上滴下却毫无感觉。爷爷和我则拿着扫把在扫地,厨房,客厅,卧室,都要扫干净。尽管是冬日,汗水却也是止不住的流。一家人虽然一起搞大扫除很累,但没有一个人真正觉得累,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是幸福快乐的。

下午,爸爸开车带我和爷爷,弟弟去族坟祭祖。来族坟的次数一年中只有一次。尽管来的次数少,但每次来这,我都感觉有个声音在呼唤我。内心总会有某种悸动,在催动我的双腿迈步向前。曾经我一直没有搞懂这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是血脉的力量,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和那里长眠的先辈一样的血。这是来自骨子里的对先辈的缅怀。走进族坟,爷爷手里拿着纸钱香烛,来到一座古老的坟前,指着对我说道:“你不是要看族谱吗,这是我的祖公,到你们这代,不知道要叫什么了。”我走近仔细端详,古老的字体虽然用眼睛看看不懂,但用心去看,我感到这上面的字是多么亲切,多么自然。用心去看,我看懂了,这是祖先最后留给子孙的礼物,这是一份只有用心才能读懂的礼物,让我们可以追忆过去,读懂自己的来历,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让自己在百年之后有一个归根之处。

除夕夜晚,一张圆圆的桌子坐满了人,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就今晚能好好放松休息,圆桌上正中央是一整只鸡,意味吉祥如意。旁边摆着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年迈的爷爷奶奶忙着给一年在外奔波忙碌的爸爸妈妈夹菜,这里一只鸡腿,那里一块鱼肉。不一会儿,老爸老妈的碗里已是满满的菜。我想,碗里是满的,心里的温暖也是暖的。

年味,是家乡的味道;年味是家人团聚的味道;年味是对归根的向往;年味,更是亲情的温暖。

《关于年味的作文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空包国学网 www.kongbaosys.com 版权所有